使用奧林巴斯CX33顯微鏡觀察野生線蟲時,需遵循規范的操作流程并關注關鍵細節,以確保觀察效果并保護設備。以下是具體步驟與注意事項:
一、實驗前準備
顯微鏡檢查與調試
將CX33顯微鏡放置在穩固的實驗平臺上,稍微向左傾斜,距離平臺邊緣約7厘米,確保穩定性。
檢查各部件是否完好,包括目鏡、物鏡(通常配備4×、10×、40×物鏡,觀察線蟲建議使用10×或40×)、光源模塊及電源線。
打開LED光源,調節亮度至適中(建議從低亮度開始逐步增加),避免光線過強導致線蟲應激或觀察不適。
樣本制備
線蟲固定:野生線蟲需先麻醉以減少運動干擾。常用方法包括:
化學麻醉:將線蟲置于含0.1% Levamisole(左旋咪唑)或5mM NaN?的M9緩沖液中,麻醉時間約5-10分鐘。
低溫麻醉:將載玻片置于冰上短暫冷卻(需控制時間,避免線蟲死亡)。
制片:
在載玻片上滴加適量線蟲懸浮液(如M9緩沖液中的線蟲溶液)。
覆蓋蓋玻片時,先讓一側接觸液滴,緩慢放下另一側以避免氣泡產生。
用吸水紙從蓋玻片邊緣吸去多余液體,防止樣本移動。
二、顯微鏡操作步驟
低倍鏡定位
旋轉物鏡轉換器,將10×物鏡對準光孔(物鏡前端與載玻片保持約2cm距離)。
調節粗調焦旋鈕,使載物臺緩慢上升,直到物鏡接近蓋玻片(注意觀察物鏡,防止接觸)。
左眼注視目鏡,反向轉動粗調焦旋鈕,使載物臺緩慢下降,直到視野中出現線蟲輪廓。
輕微轉動微調焦旋鈕,使圖像更清晰,同時移動載物臺(通過X-Y旋鈕)找到目標線蟲。
高倍鏡觀察
在低倍鏡下將目標線蟲調整至視野中心后,旋轉物鏡轉換器,切換至40×物鏡。
由于高倍鏡下視野變暗,需適當增加光源亮度,并調節孔徑光闌(向左或向右移動光闌拉桿,使其指針與物鏡放大倍率匹配),以優化對比度和分辨率。
使用微調焦旋鈕精細對焦,觀察線蟲的形態細節(如體壁、消化道、生殖腺等結構)。
關鍵觀察要點
形態特征:野生線蟲通常體長約1mm,直徑約50μm,需觀察其整體形態(如彎曲程度、體表光滑度)及內部器官結構。
運動行為:若未麻醉,線蟲可能呈現緩慢蠕動或擺動,需記錄其運動模式(如波浪式前進、頭部擺動頻率)。
對比度優化:通過調節孔徑光闌或使用相差環(若配備相差物鏡),增強線蟲與背景的對比度,便于觀察透明結構。
三、注意事項與優化技巧
避免樣本損傷
麻醉劑濃度和時間需嚴格控制,避免線蟲死亡或形態改變(如體腔膨脹)。
蓋玻片壓力要均勻,防止壓碎線蟲或產生人工偽影。
設備保護
操作物鏡轉換器時,避免用手直接握住物鏡旋轉,防止物鏡松動或損壞。
使用高倍物鏡(如40×)時,需先在低倍鏡下定位,再切換至高倍鏡,防止物鏡與載玻片碰撞。
圖像記錄
若需保存觀察結果,可連接數碼相機或圖像采集系統(通過C接口連接三目鏡筒),調整相機參數(如曝光時間、白平衡)后拍攝清晰圖像。
拍攝時保持顯微鏡穩定,避免手部震動導致圖像模糊。
四、應用場景
形態學研究:觀察野生線蟲的種屬特征(如口針形狀、尾端結構),輔助分類鑒定。
行為學分析:記錄線蟲在特定環境(如不同溫度、化學物質刺激)下的運動響應,研究其應激機制。
教學示范:通過實時觀察線蟲形態與行為,幫助學生理解無脊椎動物生物學特性。
免責聲明
-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(非化工儀器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